暑写记忆实践故事

    暑写记忆实践故事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暑写记忆实践故事 -> 正文

    传承红色文化,磨练钢铁意志

    来源: 时间:2021年09月23日 00:00 作者: 点击:


    711日至23日,我作为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“传承红色,编码未来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的一员,与团队成员一起在咸宁市通山县开展了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,以实际行动感悟通山的红色精神,庆祝党的百年华诞。在实践过程中,我见到了许多令人尊敬的人,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。


    通山县有许多党龄久远的老党员,我们走访了71岁的老党员——冯功信。未成年时就父母双亡的他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,肯吃苦、劳动积极、做事负责任是周围人对他的评价。他的一生都在党员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始终谨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,从未为党抹黑。我们前去拜访时,他正在田间劳作,丝毫没有退休后的安逸,在我们到达后才洗去双手双脚的泥垢。老党员的家中也是十分简朴,与周围精心装修的楼房形成鲜明的对比,他的家看上去并不精致,屋内更是简单,一张桌子,几把椅子,周围还摆放着犁地的推车等工具,还有一捆即将要拿去卖掉的废纸壳。勤劳,朴素是他的代名词,当我看见他拿着手中“在党50周年纪念章”时,内心的崇敬油然而生。与我们今天安逸的生活相比,他的人生仿佛始终在奋斗的路上,这种精神品质是我所需要学习的。


    我看过的新闻报道中总有这样一群人,默默付出,用自己的方式为乡村教育、乡村振兴做出贡献。这次来到通山县,我有幸能够见到两位这样的人。其中一位是志愿做公益的谭品腾,为开办书院,给乡村儿童免费提供学习资源,他辞去城市工作,通过自己的各方资源为书院的孩子们带去先进的科技知识,让乡镇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。我深知先进的教育资源对乡镇儿童眼界的开阔有多么重要,他的这种举动为乡镇儿童带去的不仅仅是开阔的眼界,也是今后他们自信的来源之一。另一位是乡村教师徐能田,他更是坚守教师岗位39年,不论路途艰辛,39年如一日,亦师亦父,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提供了极大帮助。他们都是乡村教育的领路人。


    在通山县大路乡,我们还分设两个教学点亲身体验了为乡镇孩子教学。我在迎宾社区居委会教学点辅助教学,记录小朋友们的学习瞬间。尽管生活条件差强人意,但却是我走出安乐窝,体验乡镇生活的新篇章。在与小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,我发现他们都有一颗乐于学习的心。为了使小朋友们接触更多的知识,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,我们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,丰富了教学内容。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胡静为教学班小朋友们开设了少儿编程课程,在课程结束后我了解到,通山县小朋友们表示这是第一次接触编程,也是第一次知道编程,但是却对编程课格外感兴趣,想要继续学习编程。


    此次通山行让我增强了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了解,感受到了志愿活动的不易与快乐,更让我磨练了钢铁意志,做到不怕困难,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,传承的品质将会让我受益终身。在今后的生活中,我们必将成为红色精神的倡导者、传承者,成为当代的奋进者、担当者,在生活中成为一名坚忍不拔,有理想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(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 郭鑫燕


    图为老党员在田间劳作